数据会说话!托管责任险销量翻3倍,释放行业四大新信号
为什么一边有很多校长喊难、活不下去,另一边托管责任险却卖疯了?
最近听到两种完全相反的声音:
一种是哀叹,说招生难,生源降,托管越来越难做;
另一种,是晋级总部实实在在的数据,显示晋级教育和平安保险合作的托管责任险,销售额同比翻了整整三倍! 一天就能卖出十万块!
这冰与火的景象,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?
一个“反常”的现象:
为何哀声一片,保险却卖疯了?
最近,晋级总部小伙伴很兴奋地跟我报喜,说咱们和平安保险联合推出的托管责任险,卖爆了!
光是今年9月,销售额就逼近200万,是去年同期的三倍。不止是九月,今年前九个月加起来,也是去年同期的三倍。我有时候看业务群里的报单,一天能卖十来万,心里忍不住调侃:咱们这架势,快赶上一家小保险公司了。
但与此同时,我的微信里,各种校长社群里,弥漫的却是另一种情绪:“今年学生招不到了!”“生源断崖式下跌,快坚持不住了!”“行业是不是不行了?”
一边是海水,一边是火焰。 这极度矛盾的现实,就同时发生在我们身边。问题来了:到底哪个是真的?
一个可能有些反直觉的结论:那个“卖疯了”的保险数据,或许更接近真相。 因为保险不会说谎,它背后关联的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学生名字。这款保险50人起购,并且要实名录入学生和老师信息。没有学生,你买不了这个保险。所以,保险销售额的飙升,最直接地证明了一件事:有大量的托管机构,手里正握着远超以往的学生数量!
那为什么你还会觉得难?觉得冷?觉得招不到生?这正是我今天想跟大家深入剖析的核心。在我看来,保险卖疯了,背后藏着四个咱们托管人必须看懂的信号。
信号1:
不是老板变少了,
是老板的“脑子”升级了!
保险卖得好,第一个原因,不是托管机构数量暴增,而是留在牌桌上的老板们,整体素质提高了,风险意识觉醒了。
早几年,托管行业是什么景象?满大街的“小饭桌”,很多老板的想法是能省则省。你跟他谈买保险,他第一反应是:“啥?还要花这个冤枉钱?没必要!”他要么根本不知道有这种专属责任险,要么知道了也舍不得花这个钱,抱着侥幸心理过日子。
但经过这几年,尤其是从2023、2024年到被我称为“托管品牌洗牌元年”的2025年,情况彻底变了。行业在洗牌,市场在筛选。能活下来、还想继续干下去的,大多是有了品牌意识、想做长久生意的老板。
他们算明白了一笔账:我们这行,是“操着卖白粉的心,挣着卖白菜的钱”。 安全是悬在头顶的剑,一旦出事,辛辛苦苦几十年,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。一年一个学生十几块钱的保费,买的是什么?是一份踏实,是一个兜底,是让自己能睡个安稳觉的保障。
所以,不是老板总量变多了,而是愿意为风险买单的老板比例大大提升了。 这说明,我们托管机构的负责人,正在从一个“做饭的阿姨”、“看孩子的老师”,向真正的“教育经营者”蜕变。这是行业走向成熟和规范的必经之路,也是让人无比欣慰的一个进步。
信号2:
不是蛋糕变小了,
是切蛋糕的刀叉变厉害了!
这是我最想强调的一点,也是破解大家焦虑的核心。
很多校长感觉招生难,是因为他身边的机构确实倒闭了,或者他自己确实没招到学生。于是他就推断:整个行业的生源大盘在萎缩。
但保险的数据告诉我们:真相是“大的更大了,小的就没了”。
什么意思?托管的需求,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托管,依然是社会的刚需。少子化影响最大的是幼儿园,对小学的冲击才刚刚开始。校内的托管服务,也远未达到让家长完全放心满意的程度。所以,整个市场的学生总量并没有发生断崖式的下跌。
那为什么你招不到?因为学生和家长,用脚投票,都流向那些做得更好、更专业、更让人信赖的机构去了。我们内部数据显示,今年一次性为200个、300个,甚至500个学生购买保险的“保险大户”机构,数量比往年明显增多了。
这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几个大学校,吃掉了原来十几个小学校的学生。市场蛋糕的总量没怎么变,但分蛋糕的人少了,每个强者分到的自然就多了。
所以,你的困难,不是行业的末日,而是行业在进化。它用最残酷的方式告诉我们:混日子的时代过去了,品牌化、专业化的时代已经来临。 你不要再抱怨为什么招不到生,而要反问自己:我凭什么能招到生?我是不是那个正在被市场淘汰的“小的”?

信号3:
不是保险好卖,
是能卖的保险都快“死”光了!
咱们这个托管责任险能活下来并且火起来,本身就是一个“强者生存”的案例。
大家可能不知道,前几年,看到托管行业有搞头,全国推出类似责任险的保险公司,最多的时候有十几家。为什么现在声音小了?因为大部分都撑不下去,自己把这个险种给停掉了。
保险公司的精算师比谁都精明。他们一算账,销量上不去,理赔风险覆盖不了,立马就会砍掉这个不赚钱的产品。当初我们和平安的合作,在疫情期间销量下滑时,也经历过这样的危机时刻。是我们晋级总部全力沟通,并加大推广力度,才保住了这个对咱们行业至关重要的产品。
这就又回到了第二个信号揭示的规律:大的更大了,小的就没了。 在保险行业内部,同样上演着洗牌。
平安保险是世界级的巨无霸企业,抗风险能力强;晋级是托管行业的领军品牌,拥有庞大的渠道和专业的推广团队。“强强联合”产生的聚合效应, 让我们这款保险能持续触达并服务广大校长。而很多小保险公司,或者没有行业根基的保险产品,自然就在这场洗牌中悄无声息地退场了。
所以,你能买到、并且觉得好用的这款保险,本身就是市场竞争下的“幸存者”,是“优等生”。它的火爆,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:在任何领域,最终能活得好、活得久的,永远是那些实力最强、最专业的玩家。
信号4:
不是客户不忠诚,
是你的服务没戳中他的心!
一款产品,尤其是保险这种“平时用不上”的产品,能不能持续卖得好,关键看什么?看售后服务,看出险理赔的体验。
咱们这款保险能有这么高的续保率(买了的基本上年年续),甚至还有不少出过险的客户主动给我们转介绍,靠的就是平安保险这块金字招牌带来的理赔过硬、服务便捷。
打个全国统一电话就能报险,流程规范,理赔爽快。当机构真的出了点小意外,这份保险能迅速、顺利地帮他们解决问题、弥补损失时,老板们才会从心底里认同这份保险的价值。他会觉得这十几块钱花得太值了!明年不用说,他肯定会续,还会告诉他的校长朋友:“晋级那个保险,靠谱,买它!”
这给我们什么启示?托管行业最终拼的,也是服务。
不仅仅是你把孩子接来、管饭、辅导作业这些基础服务,更包括你为家长提供的安全感、为你自己构建的风险防火墙这些增值服务。
当你把每一个环节的服务都做到极致,让客户体验到“靠谱”二字时,他怎么会离开你?
总结一下,保险销售数据这把“尺子”,量出了托管行业的四条真相:
1、老板素质在提升,风险意识已成为优秀经营者的标配。
2、行业格局在重塑,“大吃小”是常态,总量稳定,结构优化。
3、竞争法则在生效,强者通吃,无论是在托管业还是保险业。
4、服务口碑是王道,能解决痛点的好产品,自己会说话。
所以,不要再被局部的“难”所迷惑,甚至吓倒。行业没有塌方,只是在换血和升级。 巨大的机会,就藏在这场洗牌之中。
保险数据的火爆,就是一针强心剂。它告诉我们,这个行业的需求依然旺盛,生命力依然顽强。它更告诉我们,信心比黄金更重要,但信心必须建立在看清趋势、提升自我的基础上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