托管老师需警惕:3个沟通雷区,踩中管理成效全无!
对托管老师而言,与孩子建立良好师生关系,远比“催作业、盯纪律”重要得多。关系融洽,孩子才愿意听、主动学,老师管理也轻松;若不慎踩到沟通雷区,不仅会让孩子抵触,还可能影响家长对机构的信任。以下3个雷区,托管老师务必避开。
雷区1:别用“成绩”给孩子贴标签
家长送孩子来托管,期望成绩提升,但若老师眼里只有分数,会忽略孩子其他优点,伤害其自信心。像“你作业错这么多,肯定没认真学”这类“唯成绩论”的沟通,会让成绩落后的孩子越来越自卑,甚至讨厌托管班。
实际上,托管老师与孩子朝夕相处,最易发现他们的闪光点。有的孩子作业慢却有耐心,会帮同学整理文具;有的孩子数学一般,但讲故事生动,能带动其他孩子阅读。老师应多关注这些闪光点,如对作业慢但爱帮忙的孩子说:“你帮同学整理文具,特别热心,写作业再快点就更棒啦。”用全面眼光看待孩子,他们才会觉得被喜欢,更配合管理,学习积极性也会提高。
雷区2:别在“背后议论”孩子
托管班孩子多,难免有难管的,比如爱打闹、写作业走神。但老师私下议论孩子,容易被其听到,让孩子觉得老师不喜欢自己、说坏话,还会让老师带着偏见看孩子,后续沟通更难。
正确做法是当面沟通。孩子爱打闹,就单独询问原因并引导解决办法;孩子写作业拖拉,就和他一起定小目标。与家长沟通时,也别“只说问题”,可采用先扬后抑的方式,如反馈孩子爱打闹,先说“孩子今天帮老师发了作业本,特别积极”,再自然过渡到问题,家长会更易接受,也觉得老师用心关注孩子。
雷区3:别“翻旧账”,批评就事论事
孩子在托管班犯错很正常,但批评时翻旧账,会让孩子觉得老师总盯着自己的错,破罐子破摔。处理问题应就事论事,孩子忘带作业,就联系家长送并提醒下次准备;孩子闹矛盾,就问清原因一起解决。
每个孩子都在成长,过去的错误不代表现在。老师不翻旧账,聚焦当下问题,孩子才会觉得老师愿意给机会,更愿意主动纠正错误。
好的师生关系,藏在“不踩雷”的沟通里。托管老师要“懂孩子”,不用成绩贴标签,不背后议论,不翻旧账,以平等、尊重的态度沟通,孩子才会敞开心扉,家长也会更信任机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