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91627326
微信咨询
在线咨询
在线咨询
4000-400-826
最残忍的教育,是让孩子永远活在“身后没人”的恐惧里
2022-12-02 15:31


  “痛苦要是说给你听,我会得到双倍痛苦。”


  “我跟你们说完之后,你们也替我解决不了那些问题,然后还要问我很多很多问题。”


  在一个综艺节目里,焦俊艳对父亲这样说。


最残忍的教育,是让孩子永远活在“身后没人”的恐惧里


  其实,这也是很多孩子的心声。


  今年4月,陕西西安一个12岁女孩,在一堵墙上写下“再见了”三个字。


最残忍的教育,是让孩子永远活在“身后没人”的恐惧里


  绝望地从20层的公寓楼纵身一跳,离开了这个世界。


  原因是,老师办公室丢失了1200元钱,而这次女孩来办公室后,走廊的监控刚好拍到她手里有类似钱的东西。


  女孩被叫过来询问情况,她极力辩解说自己没有拿钱,拜托老师千万不要“告家长”。


  成绩优异,同时担任班委的孩子,本应该有美好的未来,但是面临“困境”,她却选择独自承受,甚至不敢让家人知道。


  家,本应是孩子最温暖的港湾,那句“家不是依靠”,何尝不是压垮内心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

  多少孩子的悲剧,都毁在开不了口。


  可是,那些孩子为什么宁愿默默崩溃,也无法伸出求助的双手?


  家不是避风港就无处可逃了


  网上看到一段戳心的话:


  “其实我们这代人,很多是没有后路的,感到失败和望不到头时,没有外界默认的‘避风港’。


  不会觉得‘就这样回家好了’,回到那个有爸爸妈妈的屋子里,重新振作再出发。


  低谷时,家人甚至会给予更大的压力。


  我看到很多的年轻人站在路中间,就那样站着哭。身后没有灯火,身前白雾茫茫。”


  人是趋利避害的,若是确信回家会得到温暖,告诉父母后,再难的事都不难了,再苦的路有出口了,孩子又怎么会不告诉父母?


  一位网友说,小时候砍甘蔗不小心砍到手指,第一反应是躲起来,赶紧找纸巾压迫止血,不敢哭,也不敢告诉大人,怕被一顿臭骂。


  孩子怕的,不仅是指责。更怕的,是不被接纳。


  听过一个真实的案例:


  一个高二女生怀孕了,鼓足勇气对父亲说:“我们班有女生怀孕了。”


  父亲说道:“这还有脸?不如去死!”


  几分钟后,她借口上厕所,从窗户跳楼身亡。


  心理学上针对孩子有意的言行,提到一个名词叫“测试气球”。


  孩子会抛出一些测试气球,去看父母的反应。


  一项针对中小学生的2万多份随机调查表显示,只有26.73%的人有事最想告诉父母。


  并且,这一比例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。


  为什么更多的孩子,连测试气球都不再使用?


  那些孩子们不再信任父母习得性无助了


  孩子小的时候,饿了、困了、渴了、伤心了、摔倒了、害怕了,都会不由自主地扑向妈妈的怀抱。


  即便是犯错了被妈妈呵斥,也一样。


  父母原如磁场,孩子本如磁铁。


  从什么时候开始,家的磁性消失了?


  孩子宁愿跟陌生人讲,打碎了牙吞进肚里,也不告诉父母?


  一些知乎网友的答案引人深思:


  @清欢:四岁时因为丢了五毛钱,被我妈打到好多天都不敢坐……这样的事数不胜数,对家庭的失望大概就是那样开始,我再也没有想过要回那个家。


  @kelly:小时候被同学冤枉说我偷钱,我父母知道,也不为我讨回公道,把我领回家,他们该看电视看电视,该看报纸看报纸。从那以后,我就知道在外边遇到任何委屈,不用去找他们了。


  @零·sky:初中时,两个男生跟老师说我打他们俩。我说不是我,我妈根本不信,就说是我的错,骂了我一顿。现在想起来鼻头都是酸的。后来有什么事情都不愿意说了。


  @程灵素:小时候搞不清楚父母爱的是好成绩还是我。初中时,每次期末考试都是全班第一,只有一次例外,考了第四名,是因为发了高烧,但就是这样,我也受了爸妈一暑假的冷眼。


  “孩子宁可承受拖延的痛苦,也不告诉家长,这其实是个信号,说明家长和孩子的相处出了问题。”


  心理咨询师如是说,孩子心中的信任关系,打破时悄无声息,痛苦却影响深远。


最残忍的教育,是让孩子永远活在“身后没人”的恐惧里


  宾州法尼亚大学做过一个实验:


  用噪音和电击让笼子里的小狗痛苦,小狗拼命逃也逃不掉。


  一次又一次,小狗不再逃跑。


  即便后来把门打开,小狗伸脚就能出去,也不逃了。


  这被称为“习得性无助”。


  一句无心的话,一个不经意的举动,一旦带有指责、埋怨、漠视、不信任、不接纳……就会让孩子形成习得性无助,忘了家的本质。


  那些愿意遇事告诉父母的孩子后来都怎样了


  家是什么?风雨同舟才算家,遮风挡雨才为家,有路可退才是家。


  再大再难的问题,一家人扛,总比一个人扛好。


  再过不去的坎,有了家人的扶持,有了家的力量,咬咬牙,也就过了。


  黄磊曾说,“最可怕的不是孩子在外面做了什么,而是你不知道他在外面做了什么。他做什么不重要,他会不会告诉你,最重要。”


  那些愿意遇事告诉父母的孩子,都因为父母用信任和理解赢得了孩子的心。


  一个网友讲过刻骨铭心的两件事:


  一次她考到了班级前三,老师叫来妈妈:“她可能考试作弊了。”


  妈妈说:“她只是考得比较好,不是作弊。下次考试,如果她还是这个成绩,那就说明是她自己进步了。”


  另一次因为说话被老师叫家长。


  妈妈摸摸她的头说:“我会教育她。”


  回家后妈妈没有骂她,只问到底发生了什么。


  同样被叫家长的同桌,在办公室就被她妈妈骂哭了。


  而她们俩,其实是在谈论一道题。


  后来,同桌勉强上了专科。而她,从重点大学一直读到研究生。


  她说:“谢谢我妈给我的温暖,对我的信任,否则我真不知道今天自己能怎么样。”


  当孩子知道任何时候父母都会站在自己这一边,当即使父母不认同自己的行为,也永远爱自己这个人,当家中充满的总是“没关系,谁都会犯错”这样的恩慈与接纳,孩子就有了最深的安全感,有了任何时候都可以回家的路。


  温暖的家,不仅是孩子抵挡寒冷的避风港,也是孩子远离诱惑的坚固台。


  这个世上,外界给孩子的要求、压力、误解、标签已经够多了。


  孩子在家中,最渴望和需要的,是父母的支持、安慰、鼓励,让他们有信心解决问题,有智慧对抗诱惑,有勇气面对压力。


  绘本《我永远爱你》中,小熊阿力问妈妈:


  “只有我乖的时候,你才爱我吗?我做了不好的事情,你也爱我吗?”


  妈妈说:“我还是会爱你。”


  这才是家的真实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