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一条“上海某小学仅有22名学生,却配有23名老师”的新闻冲上热搜。 这看似是个趣闻,背后却传递出一个冰冷而真实的信号:少子化的冲击,已经从幼儿园,彻底蔓延到了小学阶段。这不是“狼来了”,而是狼已经闯进了我们的院子。 小学生源逐年减少,竞争越来越凶,成本越来越高,我们托管行业未来路在何方? 01这次少子化“非同以往” 以前我讲课也说过,觉得少子化主要影响农村,城里有源源不断的人口流入,问题不大。但通过深入研究数据,我发现了两个新的结论: 第一,这是“大面积”的冲击。 从北到南,从一线城市到县城,无一幸免。人口流动的红利,根本填不上出生率“腰斩”留下的巨大窟窿。上海就是明证! 第二,这是“长周期”的困境。 这不是三年五年的暂时困难。从2016年高峰的1786万新生儿,跌到2023年的902万,直接砍半。今年预计可能只有800来万。更关键的是,年轻人的生育观念已经彻底改变,经济压力、教育成本压得人喘不过气。 专家预测,这种低生育率状态至少将持续未来三十年。 这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我们这代人,直到退休,都将在少子化的阴影下经营事业。这是一场漫长的“淘汰赛”,而不是一场短暂的“暴雨”。 02幼儿园的“惨烈今天”,就是我们的“清晰明天” 如果我们还对冲击心存侥幸,那就看看幼儿园行业的现状吧,那就是一幅我们的“未来预视图”。 数据触目惊心: 2024年,全国幼儿园关了2.11万所,平均每天倒闭58所!预计今年还要再关2.6万所。死的都是谁?几乎全是民办园。活下来的谁?公办园。 原因很简单:生源断了财源就断了。 幼儿园数量在减,在园幼儿数量减得更厉害!比2021年峰值减少了超过1200万个孩子!这么多孩子没了,得有多少幼儿园跟着消失?大量的幼师正在面临转行或失业。 幼儿园的今天,就是我们托管机构的明天。生源总量断崖式下滑,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第一大痛点。 孩子都没了,我们还去托谁?管谁?以前是“找”学生,未来是“抢”学生,而且是从一个不断缩小的池子里抢。 03托管机构正面临的五大“切肤之痛” 少子化的冲击,正沿着教育链精准打击,我们正亲身经历以下痛点: 1、“生源荒”成为常态: 这不是季节性的招生难,而是市场蛋糕永久性地变小了。以前发传单能来一堆人,现在可能颗粒无收。这种“无米下锅”的焦虑,正在蔓延。 2、“内卷战”惨烈无比: 蛋糕小了,抢食的人却没立刻减少。为了活下去,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别人嘴里抢饭吃。价格战会打到血肉模糊,服务战会卷到天花板上。 最终必然是“好而不贵”成为标配,利润薄如刀片。 3、“成本压”力如山倒: 房租会因为你学生少而降价吗?老师工资能因为你收入少而猛降吗?很难!学生少了,但每个学生分摊的固定成本反而急剧升高。以前50个孩子养一个校区很轻松,未来可能20个孩子要扛同样的成本,压力之大,可想而知。 4、“地域差”无限放大: 未来托管行业不会再是“遍地开花”。人口持续流出的地区(如东北、西北、部分中部地区),托管业会加速萎缩。而机会只会在人口还能保持流入的核心城市圈存在。你的选址,几乎决定了你的生死。 5、“政策风险”悬顶之剑: 小学老师以后会不会也多出来?那么多富余的老师,国家会不会组织起来搞免费的课后托管?虽然我认为公办体系做服务很难做好,但只要这种可能性存在,就像一把剑悬在我们头上,让家长多了一份观望和比较的理由。 这些痛点,每一个单拎出来都足以让一家机构喘不过气,而它们是组合拳,正同时向我们袭来。 04破局之道:从“挣托管辛苦钱”到“赚生态价值钱” 那么,活路在哪里?晋级在这条路上探索了多年,我们发现,答案不是如何“抢”更多学生,而是如何为现有的、信任我们的家庭,创造远超托管的更多价值。 1. 为什么必须做“素质托管”?——因为这是学校做不到、家长极度渴望的! 2. 为什么必须做“托管+”多元化盈利?——因为“一棵树上吊不死”了! 3. 为什么必须关注“一老一小”?——这是国家大势,更是流量新蓝海! 05拥抱未来:用数字化和品牌化,穿越周期,成为王者 未来的托管行业,注定是“名牌”通吃的时代。 杂牌军、小作坊会在这一轮洗牌中被彻底清出市场。谁能活下来?一定是那些率先拥抱数字化、坚定走品牌化之路的机构。 为什么数字化如此重要?因为它能让我们“一个人活成一个队伍”。通过AI和数字化管理平台,我们可以精准分析每个孩子的成长、每个家庭的需求,实现个性化服务和精准推荐,大幅降本增效。晋级投入巨大研发“晋管家”等软件,不是为了赶时髦,而是为了给校区装上最强大脑,在未来“肉搏战”中拥有碾压级的优势。 最终,当潮水退去,活下来的一定是那些早就开始练内功、建品牌、筑高墙的机构。少子化带来的行业出清,虽然残酷,但恰恰是为我们这些正规军、品牌军扫清了市场,让良币驱逐劣币。只要我们成为家长心目中的第一选择、唯一选择,我们就不仅能活着,还能活得更好,真正从“生存”走向“繁荣”。 危机危机,总是“危”中有“机”。 少子化砸碎了很多人的饭碗,但也为我们砸开了一个更广阔、更高质量、更有价值的发展新天地。它逼着我们离开舒适区,逼着我们转型升级,逼着我们真正去思考教育的本质和用户的价值。 不要抱怨环境,要去适应环境;不要恐惧变化,要去引领变化。 让我们携手,用升级的服务、延伸的价值、科技的力量和品牌的温度,去打赢这场未来之战。晋级愿与所有同行者一道,不仅是做时代的幸存者,更要成为新时代的开创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