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刚坐下写作业就聊天”“提醒十遍还是吵”“作业没写完,自己先累到满头汗”—— 很多托管老师都有过这样的崩溃时刻。其实,课堂秩序的关键从不是 “靠嗓子压制”,而是让孩子从 “被动听话” 变成 “主动遵守”。做好这3招,托管课堂能轻松一半。 一、先和孩子一起定规矩,比 “老师单方面宣布” 更管用 孩子不是 “被动接受规则的机器”,而是需要 “知道为什么要遵守”。刚开班时,别直接说 “我规定你们要怎样”,而是花20分钟和孩子一起制定 “班级公约”,让规则成为 “大家的约定”。 具体可以这样做: 先让孩子 “提需求”:问他们 “写作业时,你们觉得哪些行为会影响大家?”“我们需要哪些约定,才能安安静静写作业?” 孩子会说出 “不能随便跑”“说话要小声”“问问题要举手” 等想法; 当规则是 “自己选的”,孩子会更有归属感和责任感,遵守起来也更主动。 二、用 “小组积分制” 激活竞争,孩子互相监督比老师盯人更高效 托管班里最头疼的是 “一个孩子吵闹,带动一群孩子分心”。这时候,“小组积分制” 能轻松解决问题 —— 让孩子从 “自己管好自己” 变成 “为小组争取荣誉”,主动约束行为。 落地方法很简单: 合理分组:按4-5人一组,尽量让 “安静的孩子” 和 “爱动的孩子” 搭配,避免 “调皮的孩子扎堆”; 有了小组竞争,孩子会互相提醒 “别说话,要扣分了”“快写,我们要超过隔壁组”,老师不用再一个个盯,课堂秩序会自己 “运转”。 三、多说 “赏识话” 少指责,孩子在尊重中更愿意配合 很多托管老师习惯 “盯着孩子的缺点”:“你怎么又磨蹭”“说了多少遍别聊天”,可越批评,孩子越叛逆。其实,“正向引导” 比 “负面指责” 管用10倍 —— 用赏识的语言让孩子感受到 “被看见、被尊重”,他们会更愿意朝着好的方向努力。 比如遇到这些情况,可以换种说法: 孩子写字慢:不说 “你怎么这么慢”,而是 “你写的字很工整,如果能加快一点点速度,就能更早完成作业啦”; 有人上课聊天:不说 “别说话了”,而是笑着对安静写作业的孩子说 “你看小明,一直专注写作业,不受打扰,太厉害了”,聊天的孩子会主动安静下来; 孩子忘记带文具:不说 “怎么又忘带”,而是 “下次记得把文具放进书包,这次老师先借你,用完记得还哦”。 孩子对 “批评” 会本能防御,但对 “肯定” 会主动靠近。多看到孩子的小进步,用温和的语言引导,比喊破嗓子更能让孩子配合。 托管课堂的轻松,藏在 “方法” 里 托管老师的辛苦,从来不是 “体力上的累”,而是 “找不到方法的慌”。其实,孩子不是 “故意调皮”,而是需要 “清晰的规则”“正向的激励” 和 “被尊重的感觉”。 记住这3招:和孩子一起定规矩,用积分制激活自我约束,用赏识话传递尊重。你会发现,不用再喊破嗓子,孩子们会主动安静写作业,课堂秩序也能轻松掌控 —— 毕竟,好的课堂管理,从来不是 “管住孩子”,而是 “引导孩子管好自己”。
再投票确定规则:把孩子提到的点整理成3-5条,比如 “写作业时保持‘二声量’(只有同桌能听见)”“离开座位要举手”“完成作业后先检查,再举手示意”,让孩子举手投票,超过半数就定为公约;
贴在教室显眼处:把最终的公约写在海报上,让每个孩子签上名字,贴在书桌旁。当有人违反时,不用老师批评,其他孩子会主动提醒 “我们约定好不能这样哦”。
明确积分规则:提前说好 “加分项” 和 “扣分项”,比如 “独立完成作业加2分”“主动帮同学讲题加3分”“吵闹打断别人扣1分”“没按时完成作业扣2分”,每天在黑板上更新各组积分;
周末给小奖励:积分最高的小组,不用给贵重奖品,一张 “优秀小组” 奖状、每人一个小贴纸,或是优先选择 “课后游戏” 的权利,就能让孩子充满动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