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到了开学季,几家欢喜几家愁。喜的是那些招生火爆、老师干劲十足的校区;愁的是那些明明做了很多努力,却依然招不来学生、留不住人的机构。 这么多年,我见过太多校区的起起落落,发现一个致命的共性:生源不好的校区,往往老师不招生,只有老板一个人干着急! 招生是什么?是挣钱! 带班是什么?是花钱! 挣钱的事永远比花钱的事更重要。这么重要的事情,如果只有你一个人扛,怎么可能扛得动? 为什么你的托管老师不招生? 根源在哪? 01根源在老板:不是“不让”,而是“不敢”放手的格局! 很多老板诉苦:没有不让啊,我巴不得他们去招!但真相往往是,我们内心深处的那道坎,没过去。 1. 怕学生资源流失,怕培养了竞争对手。 这是最常见的心病。很多教学出身的老板,把家长联系方式看得比命还重,生怕老师接触多了,一旦离职,就把学生带跑了。甚至有的老板怕老师学会了招生,翅膀硬了,就出去单干,成了自己的对手。 我想问你: 你是宁愿培养一个有可能离开的得力干将,还是宁愿养一个肯定不会走、但也创造不了太大价值的“保姆”? 我们晋级当初就选择了前者。 我们宣传单上从来不留我的电话,从不亲自接待家长咨询。这么多年,从晋级走出去自己当老板的人,不少。但结果呢?我们不仅没被拖垮,反而越做越大,走向了全国。而那些把资源紧紧攥在手里、生怕员工碰的“教学型”机构,路却越走越窄,很多在“双减”后只能转入“地下”。老板的格局,决定了团队的结局。 你不敢放手,就永远只有你一个人在前面冲,冲到最后,筋疲力尽的也只有你一个人。 2. 重教学轻招生的初心,就注定了今天的局面。 很多老板自己是老师出身,骨子里就认为“教得好”是一切,喜欢那些带班好的“好老师”,潜意识里看不起甚至排斥“招生”这种销售行为。 在行业红利期,这没问题,坐等家长上门。但现在呢?竞争白热化,已经到了“办托管不赚托管钱,靠其他项目赚钱”的内卷时代!你还指望坐着等学生来? 当你转变思维,从“教学型”老板转变为“经营型”老板,你会发现,你的团队基因开始变了。老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,更是价值的创造者。校区从一个单纯的“托管班”,变成了一个具有强大市场攻击力的“运营实体”。 这才是托管机构在未来能活下来、活好的唯一出路。 02卡点在TA:不是“不愿”,而是“不曾”被点燃的状态! 好了,假设你格局打开了,决心要让老师招生了。但你一开口,就看到他们脸上写满了“不愿意”。别急着责怪他们,这太正常了。 现在的年轻人,普遍排斥销售。 他们来托管机构应聘,图的是什么?就是图个“稳定”、“体面”,想安安稳稳当个老师,逃避去企业做销售的压力。结果倒好,来了你这儿,还是要招生?他们的初心被违背了,当然一百个不情愿。 他们为什么排斥? 觉得“下贱”、“丢人”:认为开口要钱很低级,被拒绝很没面子。 “影响教学”论:认为招生会分散精力,影响我带班的质量。 “非我职责”论:我是老师,我的职责就是教好学生,招生不是我的事。 …… 这能全怪他们吗? 他们从小到大没吃过缺钱的苦,没有“逼上梁山”的生存压力。在学校里,老师也没教过怎么“卖东西”;在大学里,哪怕是学市场营销的,很多老师自己也没干过销售。 他们不是不愿意,是他们的人生里,“不曾”有过需要他们去销售、去求人的经历。 一旦你通过系统的思想工作,帮他们打破了这些心魔,你会发现团队的能量被彻底激活了。 当他们意识到招生不是“求人”,而是“帮人”(帮家长解决需求);不是在“丢面子”,而是在“创造价值”, 他们的状态会完全不一样。他们会从被动接受任务,变为主动开拓市场。这种内在驱动力的爆发,所带来的招生能量,是你花钱打多少广告都换不来的。 03难点在心态:不是“不敢”,而是“不曾”被赋能的能力! 心态通了,愿意干了,但一到门口,腿肚子发抖,话到嘴边说不出口。这是“不敢”。 人对没做过的事情,天生充满恐惧。 招生难不难?难!不难的话,人人都当老板了,就是因为难,才帮我们淘汰掉了那些不愿学习、不敢面对的竞争对手。 难,就对了!难,才有我们的机会! 老师们为什么不敢? 因为不会,所以没底,因为没底,所以恐惧。 他们没学过,没干过,你突然让他去发传单、去和陌生家长聊天、去谈钱收钱,他当然懵了! 我看到太多晋级的老师,从最开始的白纸一张,不敢跟陌生人说话,到后来面对家长侃侃而谈,轻松收款。这个过程,就是赋能的过程。 当你通过培训,把方法、技巧、话术一步步教给他们,当他们第一次成功收到钱时,那种自信心的提升,会辐射到她工作的方方面面,带班都会更有底气! 一个被赋能了的老师,是一个能给你创造无限惊喜的老师。 04败点在闭环:不是“不会”,而是“不曾”被教会的临门一脚! 有的老师看起来很努力,宣传也做了,沟通也谈了,但就是不会收钱!就像中国足球队,带球半天,就是临门一脚射不进!这是“不会招生”的终极体现。 招生分为两个部分:宣传(过程) 和 进账(结果)。 很多老师只会前者,不会后者。她不知道如何逼单,如何促成成交,如何完成这最关键的价值兑换。 当一个团队里,不仅有人能引流,更有人能截流、能回流、能开流,形成招生的闭环,你的现金流就会变得无比健康。不再是开学收一次钱吃一学期,而是每天都在产生营收。 这种持续的、健康的现金流,是机构抵抗风险、持续发展的最强心脏。你的老师不再是成本消耗者,而是真正的利润创造者。 解决办法:打造托管机构营销型团队 出路在哪里? 就在打造一支营销型团队。这不是简单地逼老师去发传单,而是一场从老板思维到团队文化,从选拔机制到日常管理的系统性的变革。 我们已经用无数校区的成功证明,这条路走得通,而且必须走。它解决的不仅是“招生”的问题,更是“团队活力”和“机构生存模式”的问题。 一个既能教学又会招生的老师,顶得上三个只会教学的老师; 一支营销型团队,是你校区最宽的护城河。 如何打造? 如果您希望进一步了解应对办法,可以参加线下的晋级总部金牌内训会课程——为期三天两晚的“营销型团队打造实操班”。 如果你真的为招生愁白了头,如果你的团队始终激活不了,我真诚地邀请你过来。让我们面对面,一起解决这个问题,给你的校区真正换一颗能持续造血、强大有力的“心脏”。
问题的根源,我都帮大家刨出来了。老师不招生,问题不在老师,而在老板。 是你的格局、你的机制、你的培养体系,决定了团队的样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