托管机构的校长,既要管招生、抓教学,更要带团队。可团队管理往往是最头疼的:员工没干劲、情绪低落、亲戚在团队里搞特殊…… 处理不好,不仅自己累,整个校区的氛围都会受影响。其实,这些难题都有章法可循,做好这8件事,团队能拧成一股绳。 一、员工没干劲?用 “竞争感” 激活内驱力 托管老师的工作,每天接孩子、盯作业、沟通家长,重复久了难免倦怠。有校长说:“我给的工资不低,可员工就是提不起劲,怎么办?” 破局办法:引入 “看得见的竞争”,让努力有反馈。 校区内搞 “小比赛”:比如 “本周续费率冠军”“家长好评最多奖”,赢了给点实用奖励(比如半天假、一本育儿书),比单纯发钱更有仪式感; 跟兄弟校区 “PK”:晨会时宣布 “咱们跟 XX 校区比这周新生报名数,赢了全校区请喝奶茶”,用集体荣誉感带动个人积极性。 关键是让员工觉得 “努力有意义”—— 不只是完成任务,还能赢认可、涨本事。就像有个校区,每月评 “最贴心辅导老师”,把家长的好评打印出来贴在墙上,员工干劲明显足了。 二、员工情绪低落?先 “找原因” 再 “给台阶” 有位校长发现,平时爱笑的李老师突然天天皱眉,接孩子时也没耐心。他没直接问 “你怎么了”,而是下班时递了杯奶茶:“最近看你有点累,是不是家长沟通上遇到难题了?” 李老师才说出 “有个家长总投诉,自己压力特别大”。 员工情绪差,很少是 “没事找事”,背后可能藏着这些原因: 家长难缠,没得到支持; 跟同事闹矛盾,心里别扭; 觉得工作没价值,看不到成长。 破局办法:先 “倾听” 再 “动手”。 一对一聊:别用 “你最近状态不对”,换成 “我看你这几天有点累,要不要聊聊?” 让员工敢开口; 给具体支持:如果是家长问题,陪她一起复盘沟通记录;如果是同事矛盾,私下分别调解,帮他们找台阶; 给点 “情绪假”:偶尔允许员工早走1小时,或者下午来上班,调整好了再投入工作。 三、新校长想立威信?“按制度办事” 比 “摆架子” 管用 新校长刚上任,员工难免 “观望”:有的小心翼翼怕出错,有的故意试探 “新官的底线”。有位新校长一上来就说 “大家好好干,我不会亏待你们”,结果有人迟到、有人敷衍,他不好意思管,威信全没了。 破局办法:制度是 “底线”,能力是 “底气”。 制度面前没例外:第一天就强调 “迟到 3 次扣全勤奖”“家长投诉 3 次必须约谈”,谁违反了就按规矩办,哪怕是老员工; 露一手 “真本事”:开教研会时,帮老师分析 “如何用 3 句话让家长明白辅导重点”;招生遇阻时,分享 “小区地推的 3 个话术技巧”,让员工觉得 “这个校长懂行,跟着他能学到东西”。 威信不是靠 “凶”,而是靠 “靠谱”—— 员工知道你有原则、有能力,自然会信服。 四、亲戚在团队里?别搞特殊,否则人心散 “我表妹在校区当老师,总迟到还不服管,其他员工意见特别大。” 这是很多校长的难言之隐。亲戚在团队,处理不好就会 “要么得罪亲戚,要么凉了员工的心”。 破局办法:提前立规矩,事后不纵容。 入职前说清楚:“来上班就得按制度来,迟到、犯错一样罚,我不会特殊照顾。” 丑话说在前面; 犯错了当众处理:如果表妹迟到,晨会时按规定扣钱,私下再跟她说 “不是针对你,大家都看着呢,我得一碗水端平”; 让她凭本事立足:如果她做得好,正常表扬、升职,让其他员工觉得 “她留下来是因为能力,不是关系”。 五、员工不愿被调动?“说清意义” 比 “强命令” 管用 “总校区缺人,想把你调过去3个月。” 很多员工一听就抵触:“我在这边熟了,不想动。” 有校长硬调,结果员工带着情绪工作,家长投诉率飙升。 破局办法:让她觉得 “调动是机会,不是惩罚”。 讲清 “为什么调”:“总校区最近接了个高端托管班,需要有经验的老师带,你去了能学新东西,回来还能当咱们校区的培训师”; 给 “定心丸” 但不 “瞎承诺”:别说 “3个月就调回来”(万一做不到更麻烦),可以说 “如果总校区不适应,咱们每月沟通一次,看是否需要调整”; 给点 “调动福利”:比如报销通勤费,或者每月多200元 “驻外补贴”,让她觉得 “折腾得值”。 六、人手紧还总有人请假?“分情况处理”,别一刀切 “本来就6个老师,这周2个请假,孩子快没人管了!” 遇到这种情况,校长容易火大,但一竿子打死说 “不准请假”,反而会让员工寒心。 破局办法:急事 “通融”,故意 “较真”。 先问清原因:如果是家人生病、孩子上学,哪怕从其他校区借人支援,也尽量批假 —— 员工会记你的情,回来后更卖力; 对 “无故请假” 零容忍:如果只是 “想休息”“约了朋友”,直接按制度扣绩效,第二次就警告 “再这样影响工作,只能辞退”; 提前备 “机动岗”:跟附近校区约定 “紧急缺人时互相支援”,或者培养 1-2 个 “全能老师”,哪个岗位缺人都能顶上。 七、别家机构挖人?帮员工算清 “长远账” “隔壁托管给我涨2000工资,让我过去当主管。” 遇到员工被挖,硬拦没用,得让她自己想明白 “跳槽是不是真划算”。 破局办法:帮她 “算3笔账”。 发展账:“他们现在缺人,才挖你过去当主管,等招够人了,你觉得还能坐稳吗?咱们校区明年要开分店,我正打算培养你当店长呢”; 成本账:“那边离家远,每月通勤多花500,涨的工资其实没多少。而且咱们交的社保基数高,长远看更划算”; 感情账:“你带的那几个孩子,家长天天夸你,孩子也粘你,走了多可惜?” 员工心里有杆秤,帮她看清利弊,比 “骂她忘恩负义” 管用。 八、员工要辞职?先 “留心” 再 “留人” “我想辞职,找到了更好的工作。” 别急着劝 “别去”,先搞清楚她离开的真正原因 —— 是钱少了?受委屈了?还是看不到希望? 破局办法:对症挽留,留不住也体面。 如果是 “钱的问题”:坦诚说 “现在给不了这么多,但你好好干,3 个月后我申请给你涨”(能兑现才说); 如果是 “没成长”:“我正打算让你负责新的晚辅项目,能接触课程设计,这对你以后当主管很有帮助”; 如果真要走:祝福她 “以后有需要帮忙的随时找我”,别撕破脸 —— 托管圈子小,说不定以后还能合作。 从小机构到大品牌,靠的是 “制度” 不是 “校长” 有句话说得好:“小机构靠校长,大机构靠制度。” 刚开始可能校长亲力亲为就能撑起来,但想做大,必须靠制度: 明确 “谁该干什么”:老师、主管、校长的职责列清楚,不用事事请示; 赏罚要分明:做得好的奖(涨工资、升职),做得差的罚(扣绩效、调岗),大家心服口服; 用工具提效率:比如用管理系统记录考勤、家长反馈,校长不在校区也能随时看数据,不用天天盯着。 托管机构想长久,靠的不是校长 “一个人强”,而是团队 “一起强”。搞定团队管理,校长才能从琐事里抽出身,琢磨招生、教学,让校区走得更远。